去年12月1日,金达威公告称,拟出资3.07亿收购江苏诚信药业有限公司(下称"诚信药业"),交易完成后,金达威将持有标的公司86%股权,增值率高达191.47%。
公司称,其目的是"扩大公司在医药原料和化妆品原料产业的布局,利用其现有的酶技术平台,着力发展酶催化绿色技术"。如此加码,有不少投资者质疑,饲料企业转型保健品,未来真的就能实现"逆袭"?
收购诚信药业是否合算
据公司资料,诚信药业是一家以生物酶技术为主导,与化学合成技术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企业。主要生产医药原料、化妆品和膳食补充原料等, 拥有丰富的酶库资源。目前主要经营三大原料产品吡喹酮、奥拉西坦和β-烟酰胺单核苷酸,丙胺酰谷氨酰胺即将投产。其中,β-烟酰胺单核苷酸正是热捧的NMN全称。
对于收购诚信药业的原因,金达威方面称,诚信药业的现有业务将扩大公司原料产业的布局。同时,公司可利用其现有的酶技术平台,着力发展酶催化绿色技术,与公司业务体系形成协同关系,为公司提供更具创新性的,成本效益显著且绿色环保的工艺技术。
根据公告内容显示,2018年至2020年1-8月,诚信药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.86亿元、0.98亿元和1.17亿元;净利润分别为-0.76亿元、-0.47亿元和0.13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A股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"丰原药业")也参股了诚信药业,根据前者历来公告中获悉,自2018年投资以来,诚信药业并没能全部完成相应投资收益承诺。当时诚信药业的实控人喻红忠曾承诺,公司每年的年净利润归属于丰原药业的投资收益率不少于8%/年,若少于8%/年,他补足差额付给丰原药业。
也就说,每年要有800万投资收益。而在丰原药业参股诚信药业期间,获得的投资收益率并不理想。根据丰原药业披露的公告内容来看,该公司于2018年7月27日对诚信药业投资1亿,截止2020年12月1日期间,一共是28个月,应得投资收益1876万元,实际其所得到的投资收益款共计约为1746.65万(其中包含2020年度所得投资收益款约为734.43万)。
最关键的是,诚信药业的债务压力还不小。根据公开资料,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,公司流动负债合计19.07亿元,资产负债率达60.58%。既然丰原药业都未能从诚信药业那获得多少"好处",金达威又如何能做得更好呢?诚信药业能否不再让人失望?就相关问题,《投资者网》问及金达威,但公司并未给出任何回应。
外延并购现"隐忧"
金达威创立于1997年,一开始的主要业务只是生产维生素原料。2002年,国家批准金达威在内的107家企业从事饲料添加剂生产,该公司自此开始正式涉足饲料产业。2004年,金达威的维生素A、维生素D3及复合产品添加剂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选入"中国饲料行业信得过产品名单"。
2011年10月,金达威在深交所上市,此后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投资并购。
2013年,金达威控股公司厦门佰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;2014年,厦门金达威维生素有限公司、KUCHolding(美国)、金达威控股有限公司(香港)、厦门金达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继注册成立;2015年,公司又注册成立四家公司。此后几年,公司通过投资设立、并购等途径,频频进行产业布局。
据不完全统计,金达威自2013年开始,目前已投资并购的控参股公司达11家,标的公司涉足医疗保健用品、互联网零售及药品零售、贸易公司与工业品经销商、消费品经销商等。
正是由于金达威的大举外延并购,截至2019年末,公司计提子公司商誉减值和无形资产减值3.16亿,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1.2亿。2019年底,公司账上商誉仍有5.28亿,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1.24%,从某种程度上看,这背后也折射出公司外延并购的隐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