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近三八妇女节,“鲜花价格猛涨”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,阅读量达到2.5亿。每逢佳节倍涨价成了鲜花行业的规律。
此前在上海等一线城市,春节期间的鲜花成了一种“奢侈品。”

图片来源:图虫
在上海工作的小杨今年响应号召,留在原地过年。在一家花店,小杨花费200元买到了心仪的花束,“我想到会贵一些,但平时这束花应该100元出头就能买到。”
受到春节和情人节双节的影响,国内多地的批发市场、线下花店的鲜花出现30%-50%的涨幅,部分热门种类如玫瑰、年宵花涨幅甚至达到100%。紧接着的三八妇女节,又是一个销售小高峰。
如果跟小杨一样,只是偶尔线下买花,这种节日涨幅“咬咬牙”就过去了。但对于一群平时追求精致生活,有插花爱好,但也想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,直播选购鲜花就成为性价比更高的替代选择。
除了以花点时间、花加等为代表的鲜花电商品牌,不少产地商家的直播卖花生意也红红火火。过去这一年,直播为鲜花行业带来了怎样的机会和挑战?
在选择进入鲜花行业前,陈永海分析了三点。一是云南具有地缘优势,鲜花更有竞争力。二是相对其他类目,鲜花直播在蓝海阶段,竞争不像其他行业那么大。三是长期看好鲜花行业的发展潜力。
放眼鲜花行业整体,物流时效仍旧是C端消费的一大限制因素,陈永海设想,“如果未来能够做到次日达,鲜花行业会迎来整体爆发。”
各方原因所限,鲜花直播潜力不小,但目前面对的是一群相对小众的”高级玩家”。
鲜花消费更倾向于精神领域,为消费者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。相比欧洲等国家如荷兰、德国已有上百年的插花历史,中国插花历史仅有20-30年左右,家庭插花的意识甚至刚刚萌生,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教育。
此外,鲜花本质上是快消品,花期短的鲜花一周就需更换一次。当下的鲜花直播需要降低新用户消费的门槛,养成用户鲜花消费的习惯,提升用户消费体验。未来,用户购买频次的提高也会促成整个产业的繁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