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公告:

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...

中华视窗

咨询热线

400-123-4657

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

“盐潮”多地发生, 你担心的事依然发生

添加时间:2024-02-18

/

2011年,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引发国内强烈抢盐热潮,上演了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——武汉市民郭先生高价买下1.3万公斤盐。他的盐如此之多,以至于人们称他为“抢盐帝”。

十几年过去了,没想到今天又重演了水管工和盐器的神奇故事。

据媒体报道,8月24日,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被排入大海。受此影响,全国多地出现“抢盐潮”。

日本核污水抢盐事件_日本核污水祸害_日本核污水泄漏事故

有网友在群里分享了“戒盐”的信息。有市民面对官方提醒盐储备充足的消息表示:“虽然我知道盐的保质期只有3年,但看到别人买,我也跟着囤了一些。” ”。有些平台甚至是用盐做的。

同样的还有福岛核电站污染的影响。十二年前,人们跑去抢盐。经过官方的提醒和专业人士的各种科普,十二年后,仍有不少人跟随抢盐。国人为什么没有那么多长记性呢?

在盲目挖盐的人眼里,海水是制盐的重要原料。日本开始向海中排放核废料。一些放射性物质流入海洋,污染了用于制盐的原材料。因此,提前储备是很有必要的,以免以后只能吃到受污染的食盐

坦白说,这种停盐和抢盐的逻辑联系充满了误解和无知。

日本核污水祸害_日本核污水泄漏事故_日本核污水抢盐事件

首先,海水是制造食盐的重要原料,但不是唯一的原料。除海盐外,还有湖盐、矿盐等不同种类。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结构来看,海盐都不是绝对的最大玩家。

公开数据显示,我国生产的食盐包括海盐、矿盐和湖盐,其成分比例分别为22%、61%和17%。

而在消费端,笔者并未找到最新的数据。不过,在2011年的盐热期间,中盐总公司的经理当时提到,“当地人每天消耗的盐80%以上是矿盐,矿盐资源丰富,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。”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。”

也就是说,即使海盐受到污染,我们仍然不需要担心恐慌。除海盐外,其他盐类的产量完全足以满足我们的日常消费。

其次,海水污染导致海盐污染的事实是否属实存在很大疑问。

这两天,日本在华核废料处置问题引起广泛关注。很多国人人在谴责的同时,也非常担心受到影响,因为距离日本较近,害怕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影响。毫无疑问,日本的处理方式向外界传递了核污染的风险。

日本核污水祸害_日本核污水泄漏事故_日本核污水抢盐事件

日本核污水泄漏事故_日本核污水抢盐事件_日本核污水祸害

谴责谴责,我们不用太着急抢盐,不然就怕以后连海鲜都不敢吃了——抵制大海的代价绝不能由日本承担,而是由几十个国家承担。沿海地区成千上万的渔民悄悄地来搬运它。

时至今日,对于核污水排入大海多久、多久仍没有达成共识。但不要以为只有中国和国人关注排放问题。

正如一些科学家所说:“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实际上都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,加强对海上安全的监测和检测。人们的恐惧可以理解,但毫无根据的恐慌是不必要的。” 。

事实上,广东盐业集团负责人也提到,日本试运行释放核污染水后,对海水和海盐进行了检测,“结果表明,目前广东海盐是安全的”。在没有证据表明海水污染一定会导致海盐污染的情况下,抢盐只会加剧恐慌。

当然,很多人跟风抢盐,并不是因为担心海盐被污染,而是因为大家都抢。如果他们不收集一些,以后就买不到了。

日本核污水泄漏事故_日本核污水抢盐事件_日本核污水祸害

国人经历了一个匮乏的时代。当面临一些不确定的公共危机事件时,国人会提前储备一些物资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短缺。这种心态其实是可以理解的。疫情期间,囤积抢购事件多发,引发民众恐慌。

然而,盐与其他商品不同。作为基本生活必需品,其生产、供应,包括价格都受到严格控制。它不是稀缺商品。

2011年,上一波盐荒,商业公开提及,我国食盐产能超过8000万吨,而年销量仅为800万吨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产能将达到11585万吨,产量将达到8390万吨,全国原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830万吨,这表明全国原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830万吨。供应。

日本核污水祸害_日本核污水泄漏事故_日本核污水抢盐事件

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,即使停产,我们的食盐储备也足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,更不用说进口渠道了。因此,不必担心日本排放核污水,导致未来无法安全吃盐。

盐是一种其他食品中不使用的商品。它的消耗非常缓慢。一袋盐可以用很长时间。如今砍杀抢掠多,但吃不完终究还是浪费。而且,也给一些投机商人提供了套利、牟利的空间。

现在有些平台出现断货的情况,是因为库存不足,短期进货量增长过快,而不是因为储备不足或者生产速度跟不上。这种短期缺货的情况很快就会恢复正常。

所以,面对跟风抢购的人,你还是要保持冷静、理性、克制。核污水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、专业的问题。网络信息中,正确与错误、科学与不科学混杂在一起,必须以理性、客观的态度看待。

总之,如果你害怕并且没有过度恐慌的基础,你可以自己吓唬自己。

联系我们

电话:400-123-4657

传真:+86-123-4567

地址: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

邮箱:admin@zhonghuanews.net

电话:400-123-4657 传真:+86-123-4567 地址: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02-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:粤IP**********